編前語:江油是李白故里,關于李白生平的林林總總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話題,再者李白文化給我們江油帶來影響深遠,揭秘李白生平眾多未解之謎引發的爭議也較多,易可情老師這篇文章力求為我們解開李白后裔之謎,一起來欣賞!
李白有后裔嗎?
這個問題,似乎毫無意義,因為在李白逝世半個世紀后,其生前好友范倫的兒子范傳正作《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》,開篇之首便說“絕嗣之家,難求譜諜”。但認真讀完碑序全文,會發覺“絕嗣之家”的說法不僅武斷,而且與其后文的記述也有矛盾抵牾處。序文的后面記述他在當涂尋訪李白的后裔,歷經三四年,只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。據兩孫女言,其父伯禽已于貞元八年(公歷792年,時當李白逝世26年后)去世,“有兄一人,出游一十二年,不知所在”。十分明白,據此而肯定李白為“絕嗣之家”,顯然缺乏充分的說服力。因為“不知所在”,只能說明那位出游在外的兄長情況不清楚,或者說是下落不明,并非有死在外面甚而至于是絕后的意思。那么,時至今日,是否還真有李白的后裔呢?這實在是一個很難考證的問題。不過,自稱為李白后裔的,筆者至少曾見到過這樣兩例。
一是讀張書城先生《李白家世之謎》(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版),在《李白的東魯親族》一文中,張先生對李白在東魯的親族作了比較詳盡的考證后,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:“李白寓家東魯也是一千二百年前的事了,時至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,東魯還有沒有隴西成紀李氏李輔、李白的后裔呢?這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?!苯又f:“前不久在成都的‘李白二屆年會’上,巧遇到出身考古專業的濟寧市李白紀念館副館長丁沖先生。他告訴我,近年在濟寧市區泗水縣中冊鄉發現有兩個自古以來稱‘李白莊’的村莊。莊址在唐代汶陽縣境內的泗河南岸,在汶陽川的龜山西北角。一個叫‘大李白莊’,一個叫‘小李白莊’……兩莊居民都自稱是李白之后?!庇捎趶埾壬嘈欧秱髡短谱笫斑z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》“絕嗣之家”的說法,故認為“恐怕并不可靠”。
再就是筆者1997年11月曾收到江蘇省儀征市胥浦鎮蕭南村時已75歲的李文豪先生的多次來信,自稱當地的李氏族人系李白后裔,并提供了《李氏宗譜》有關記載的復印件,請求幫忙作進一步的考證。此《李氏宗譜》系清同治年間續修,其《李氏宗譜源流序》這樣記載道:“……第論夫真州西區甘草山中坊蕭家橋一支,其始遷祖謫仙公,興圣皇帝九世孫,唐之名士也。因訪族人當涂令李陽冰,卒于其地,就葬于當涂之謝家莊青山東麓。子孫因守廬墓,遂家焉。值五代之世,紛紛割據,朝夕易君,江南之地無干凈土,仍回巴西祖籍焉。傳至二十三世,有裔孫李現公,隨明帝燕王南征。功成受賞,因慕江山之勝,遂卜居于儀邑之西偏蕭家橋。后公因官寓巴西,公亦回祖籍。傳至六世孫郁如公,復遷儀,為遷儀之始祖焉?!边@段話的意思是說,蕭南村(即蕭家橋)這支李姓族人,始祖為興圣皇帝九世孫李白。李白因赴安徽當涂訪任縣令的族人李陽冰而病逝,便葬在當涂的謝家青山,其子孫為守其廬墓而定居在那里。到了五代時,因戰亂和動蕩,其后世子孫便遷回祖籍巴西——即今四川江油。到了明代時,其第二十三世裔孫中有個名叫李現的,隨明帝燕王南征而功成受賞,因喜歡儀征蕭家橋一帶江山秀美,遂卜居于此。后來李現在巴西一帶作官,又回到了祖籍四川江油。到了李現的六世孫李郁如,才再遷回江蘇儀征的蕭家橋。遺憾的是,我在《明史》上并未能查到李現其人,而李白故里的地方志書上明永樂、洪熙、宣德年間的職官皆為缺環。江蘇儀征蕭家橋的這支李姓族人是否真是李白的后裔,當然還得有更多的依據作為佐證。
不過,有意思的是,李先生告訴我,據《李氏宗譜》記載,李白終年63歲,逝世于大歷二年(公元767年),這與我在《也說李白的生卒年》一文中按62歲推算李白逝世于大歷元年(公元766年),竟是如此的相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