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xmp id="www22"><noscript id="www22"></noscript>
    當前位置:主頁 > > 江油市 > 江油鄉鎮 >

    江油鄉鎮之云集鄉

    [江油李白故里網] 日期:2017年4月7日880作者: 來源:放大字體正常縮小關閉

    位置境域  云集鄉位于江油市境東北部,地理坐標東經105°9′39.23″~105°17′10.41″,北緯31°59′7.36″~32°7′37.78″。東與劍閣縣鹽店鄉、秀鐘鄉、西廟鄉交界,南與劍閣縣東寶鎮和江油市重興鄉相連,西與二郎廟鎮為鄰,北連石元鄉。行政區域面積81.34平方千米。
    建置沿革   原名黃樘埡,系通往劍州西南的要道。民國20年(1931年)建場,因場鎮后山山頂云霧集繞,故名云集。新中國成立后,1950年成立云集鄉。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公社改鄉,復置云集鄉。
    行政區劃   2015年末,轄云峰、關爐、牛郎、將臺、洗腳、和平、高橋7個行政村,1個黃樘埡社區居民委員會,86個村民小組。
    環境、資源與人口
    自然環境與資源    云集鄉地勢呈東高西低狀,屬山區地貌,土壤以黃壤為主,平均海拔850米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,年平均氣溫14℃,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,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,年無霜期280天。全鄉有林地面積5350.62公頃,耕地1443.47公頃,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255.83公頃。森林覆蓋率74%,以松樹、柏樹、雜木為主,木材蓄積量54萬立方米,居江油市首位。境內小圌山、洗腳臺、旱瀑布、渡師觀等景點。
    人口  2015年末,全鄉總戶數2717戶,總人口 9527人,其中場鎮人口192人。
    經濟發展
    2015年,全鄉農業總產值實現9858.9萬元,財政收入57.76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10175元。
    社會狀況
    交通   境內有三江路、云重路、云東路等過境公路,距離厚壩高速路口15千米,從洗腳村分水嶺出云集到劍閣金子山高速路口僅7公里。
    鄉鎮建設  至2015年,投資248萬元新建牛郎村至洗腳村道路7.1千米,投資200萬元擴建云峰村7千米道路。投資28.6萬元增設洗腳、高橋等村道錯車道20余處,新建和平村漫水橋一座,確保群眾出行安全。投資20萬元新修塘堰2口,投資15萬元新建關田壩放水渠0.72公里,涵洞2處。投資30.2萬元修建水井84口,解決農村人飲困難的問題。投資30萬元,新建黃樘埡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座,保證社區老年人老有所居,老有所養。
    文化   2015年末,全鄉有電影放映廳1個,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點7個;文化活動室7個、各類圖書室8個、藏書15000余冊,配有遠程教育專用設施8套。
    教育  2015年末,全鄉有幼兒園2所,小學1所, 在校學生共計240余人,教職工20余人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%。
    醫療衛生  2015年末,全鄉有村級衛生機構10個,衛生院1所,床位38張,專業技術人員14人。
    風景名勝

    小圌山 位于牛郎溝峽谷西側。兩山拔地矗立,不論遠眺、近瞻,分明就是“樵夫與耕者,出入畫屏中”的竇圌山的縮影,但比竇圌山線條更簡潔,形勢更峻峭。兩峰相對高度50米以上,均為四面絕壁,北峰山頂植被茂盛,形勢迥然的古木虬枝盤龍,探身懸崖峭壁,仿佛天然的盆景園。較之北峰,南峰顯得俊俏苗條,其峰下只有崎嶇縫隙僅供人攀沿而上。
      

    洗腳臺  位于云集鄉洗腳村的小河邊有一酷似腳盆的石頭水坑,盆中還有一對腳板印。傳說,二郎神楊戩奉命緝拿私自下凡的七仙女,一路奔波,風塵仆仆地來到牛郎溝,一見此地河流清清,隨即便坐在河邊的石頭上歇息,并怡然自得地將雙腳伸進河水中洗起來,離開之后便留下了這深深的腳板印。據清光緒《江油縣志·古跡志》記載:“洗腳臺在縣東北一百六十里。昔傳二郎于此洗腳,形狀宛然?!?/p>

    渡師觀  相傳,此山頂以前并沒有廟,只住了一位以燒制土陶器為生的老人。因這里正處于出川的“劍門蜀道”之上,每逢大比之年,朝廷開科取士,蜀中各地的莘莘學子便要川流不息、途經此地,然后千里迢迢上京求取功名,以期光宗耀祖。由于這里地處荒山野嶺,人煙稀少,因而不時有貧苦學子借宿于這山上的窯棚里,與燒窯老人作伴。老人家雖然潦倒、窘迫,待人倒也厚道、殷勤,對寒門子弟更是傾囊相助……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山上終于積勞成疾,凄苦離世。老人多年來周濟過的學子中,居然不乏金榜題名者。他們合力將老人安葬于山頂,并修筑一座廟宇。為感謝老人恩德,將此廟命名為“渡師觀”。
    非物質文化遺產   

    云集山歌   系山區百姓為抒發情感而自創,傳唱至今,已逾百年,逐漸發展為具有濃厚鄉村氣息和山區特色的“云集山歌”。以牛郎溝、洗腳臺、五婦堰、魏家山的群眾傳唱最為普遍,相關作品有《薅秧歌》《薅草歌》《創先爭優八好歌》《云集風景好》《感謝河南來援建》《歌唱計劃生育好》《小圌山》等。其中云集《薅秧歌》獲得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暨中國民間文藝第十屆“山花獎”展演銀獎和政府傳承貢獻獎。2015年,《薅秧歌》被公布為綿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



    微信關注不迷路
   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105g.com/show.asp?id=2916
    相關閱讀 江油李白故里網 投稿郵箱:tg@www.105g.com
    李白故里地址:四川省·江油市|郵編:621700 區號:0816|友情鏈接/建議/投稿/客服:QQ 9090469|郵箱:admin@www.105g.com
    www.105g.com ©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. 江油李白故里網
    日韩天堂在线
  • <xmp id="www22"><noscript id="www22"></no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