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xmp id="www22"><noscript id="www22"></noscript>
    當前位置:主頁 > > 江油概況 > 江油簡介 >

    彰明的那些事兒

    [江油李白故里網] 日期:2016年3月17日806作者:劉術云 來源:江油發布放大字體正常縮小關閉

      1958年,彰明縣與江油縣合并,先稱江彰縣,第二年改為江油縣,至此,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彰明縣徹底被江油收編。

      隨著時光的消逝,古彰明縣那些陳年舊事無疑已淡出人們的話題和記憶。但我對彰明卻難以忘懷,魂繞夢牽。

      我的家在江彰平原的邊緣,是古彰明縣的領地,所以從孩提時就知道過去有個彰明縣。對彰明印象深刻的是,那里的福田壩有一個火車站,每當寒暑假,我和兄弟還會從北江、有時也從青蓮謫仙渡乘船過河,爬上火車奔向父親工作的地方??上?,這些渡口荒廢已久。

      過去的彰明縣是一方非常有文化的地方,這個可以從一部《彰明縣志》中找到佐證。宋元符二年(1099年)彰明縣令楊天惠所撰《彰明逸事》,就收錄了李白的傳說故事。有人曾這樣說,與其說是《彰明縣志》,其實就是一部《李白文化志》,因為這部縣志將李白的活動作了全部記載。

      現在的彰明鎮就是原彰明縣的治地,位于涪江東岸,為涪(江)、南(河)二水合抱。彰明古稱孟津里,秦為蜀郡地,兩漢時歸涪縣,西晉懷帝永嘉元年(307年)屬涪城縣。晉武帝自白沙戍遷漢昌縣僑置青蓮鄉,屬巴西郡,梁大同四年移治涪江邊橋院寺,兩魏廢帝二年(553年)遷漢昌縣治于今彰明鎮,更名昌隆縣,鎮名治城。唐玄宗先天元年(712年),因避廟諱而改名昌明縣,隸屬綿州。五代時再因避廟諱而改為彰明縣。北宋時彰明鎮名雙流鎮,后更名城廂鄉,明隸成都府,嘉靖末改隸龍安府,清順治16年裁歸綿州,雍正九年改隸龍安府,并撥平武五壩之地。民國29年改稱治城鎮。建國后改為鄉,1952年再建治城鎮,1958年江、彰兩縣合并,撤鎮合并于治城公社。1984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彰明。

      今天的彰明鎮作為過去古彰明縣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有著太多的文化符號。國家一級文物——刻于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正月初八日的“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”碑,和刻于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的《彰明縣修筑城墻記》,為研究李白出生在江油提供了重要資料。此碑原立彰明治城,現置李白紀念館內,被譽為“鎮館之寶”。

      彰明的地下地面文物十分豐富。出土的宋代李白醉酒石雕墨洗,左部為一酒壇狀藏水器,上覆荷葉蓋,有一缺口,右為“李白醉酒”半臥狀人物造型,綰髻長須,敞胸腆腹,寬袍大袖,右手抱壇,左手扶膝,神態生動。石雕墨洗造型別致,刀法嫻熟,線條洗練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,被譽為“中國最早的李白醉酒雕像”。這里還出土了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宋代銅質象棋。這兩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,是1983年6月一位農民在彰明鎮修沼氣池時挖出,同時出土的文物有179件之多。

      常山郁翠,是古彰明的八景之一。常山漢崖墓群是在上世紀修建寶成鐵路時所發現的,出土了不少陶器隨葬品。而曾為綿州飛地福田壩的福田寺,建筑宏偉,用料、構架奇特。據碑文記載建于明代,與三臺的云臺觀有著很大關系。文脈相承。至今,在彰明儒林寺,每年還有一群飽學之士正兒八經地堅持舉行祭孔儀式。

      彰明縣被撤掉,而且撤得很徹底。一些縣級機構紛紛遷走,彰明中學,亦稱江油二中,堅持到新世紀后,雖然桃李滿天下,但也沒逃過被撤掉的命運。隨著工業革命和城市一體化建設的快速推進,江彰大地上江油工業開發區的迅猛發展,高樓拔地而起,彰明很快融入了城市圈,與太平、中壩、三合共同構筑了江油中等城市的格局。





    微信關注不迷路
   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105g.com/show.asp?id=317
    相關閱讀 江油李白故里網 投稿郵箱:tg@www.105g.com
    李白故里地址:四川省·江油市|郵編:621700 區號:0816|友情鏈接/建議/投稿/客服:QQ 9090469|郵箱:admin@www.105g.com
    www.105g.com © 2019 Copyrights reserved. 江油李白故里網
    日韩天堂在线
  • <xmp id="www22"><noscript id="www22"></no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