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一生好道,玉真公主怎么說也是修道之人,和道家方面的人頗有些來往。于是經人推薦,在開元十七年時,李白就和玉真公主見了面。此時,李白寫下了這首詩。太白就是太白,雖然是寫給公主的,還是不失飄逸狂放的本色。什么“鳴天鼓”、“騰雙龍”、“弄電行云”之類的,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,比起我們前面看的王維那篇拘謹呆板的詩要好得多。太白本性也不像王維那樣靦腆?!度圃姟分杏欣畎走@樣一首詩,題目比詩句還長:“白微時,募縣小吏。入令臥內,嘗驅牛經堂下。令妻怒,將加詰責。白亟以詩謝云:素面倚欄鉤,嬌聲出外頭。若非是織女,何得問牽牛。"
開元十七年時,王維正好也回到了長安,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轉意,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時候。有不少人疑惑,為什么李白和王維是同時代的兩大詩人,他們又都和孟浩然是好友,但文獻中卻找不到一星半點關于他們之間友誼的記載?其實答案正在這里,王維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,既有這種關系,他們當然都不愿意答理對方。
李白一生愛慕玉真公主。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煉,李白也眼巴巴地趕到敬亭山上,賦詩道:“眾鳥高飛盡,孤云獨去閑。相看兩不厭,只有敬亭山”。江湖夜雨原來不知道這檔子事,以為太白真覺得敬亭山美不可言,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,在乎玉真公主也。后來,玉真公主于七十多歲時去世,葬于敬亭山。太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的當涂縣。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,可謂不淺。太白曾有詩:“??湓圃潞?,邀我敬亭山。五落洞庭葉,三江游未還。相思不可見,嘆息損朱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