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路歌》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,題名可能是“臨終歌”之誤。此詩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況下的最后作品,當是李白的絕筆,也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銘。詩人以大鵬自比,浩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,流露出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。全詩塑造了大鵬展翅奮飛而半空摧折,馀風激蕩而扶桑掛袂的藝術形象,格調激昂,想象豐富,含不盡之意于言外。
臨路歌
大鵬飛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濟。
馀風激兮萬世,游扶桑兮掛石袂。
后人得之傳此,仲尼亡兮誰為出涕?
根據裴斐《李白年譜簡編》,此詩作于唐代宗寶應元年(762年),即李白去世當年。這首詩題中的“路”字,可能有誤。根據詩的內容,聯系唐代李華在《故翰林學士李君墓銘序》中說:“年六十有二不偶,賦臨終歌而卒?!眲t“臨路歌”的“路”字當與“終”字因形近而致誤,“臨路歌”即“臨終歌”。
詞句注釋
?、怕罚簯獮椤敖K”之誤。
?、拼簌i:傳說中的大鳥。八裔 :八方荒原之地。
?、侵刑欤喊肟罩?。摧:挫折,失敗。濟:幫助,成功。
?、肉棚L:遺風。激:激蕩,激勵。萬世:千秋萬世。
?、煞錾#汗糯裨拏髡f中的大樹,生在太陽升起的地方。古代把太陽作為君主的象征,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邊。掛:喻腐朽勢力阻撓。石:王琦輯注《李太白文集》注云:當作“左”。袂(mèi):衣袖。
?、实茫褐簌i夭折半空。
?、恕爸倌帷本洌捍颂幱每鬃悠氲牡涔?。傳說麒麟是一種祥瑞的異獸。魯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,魯國獵獲一只麒麟,孔子認為麒麟出非其時,而被捕獲,非常難受。亡兮,一作“亡乎”。
白話譯文
大鵬奮飛啊振過八方,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濟。
所余之風啊可以激勵萬世,東游扶桑啊掛住了我的左袖。
后人得此消息而相傳,仲尼已亡,還有誰能為我之死傷心哭泣。
大鵬在李白的眼里是一個帶著浪漫色彩的、非凡的英雄形象。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?!独钐兹烽_卷第一篇就是《大鵬賦》。這篇賦的初稿,寫于青年時代??赡苁芰饲f子《逍遙游》中所描繪的大鵬形象的啟發,李白在賦中以大鵬自比,抒發他要使“斗轉而天動,山搖而海傾”的遠大抱負。后來李白在長安,政治上雖遭到挫折,被唐玄宗“賜金還山”,但并沒有因此志氣消沉,大鵬的形象,仍然一直激勵著他努力奮飛。他在《上李邕》詩中說:“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。假令風歇時下來,猶能簸卻滄溟水?!币彩且源簌i自比的。他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鵬正在奮飛,或正準備奮飛。但此時他覺得自己這樣一只大鵬已經飛到不能再飛的時候了,他便要為大鵬唱一支悲壯的臨終歌。
詩歌開頭“大鵬飛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濟”兩句詩運用比興手法,藝術地概括了李白一生的奮斗經歷?!按簌i飛兮振八裔”,可能隱含有李白受詔入京一類事情在里面?!爸刑齑葙狻眲t指他在長安受到挫折,等于飛到半空傷了翅膀。結合詩人的實際遭遇去理解,這兩句就顯得既有形象和氣魄,又不空泛。它給人的感覺,有點像項羽《垓下歌》開頭的“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?!蹦菬o限蒼涼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,著實震撼人心。
“馀風激兮萬世,游扶桑兮掛石袂?!币庵^大鵬雖然中天摧折,但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。這實質是指理想雖然幻滅了,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,仍然會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巨大的影響?!坝畏錾!卑涤鞯搅嘶实鄣纳磉??!皰焓恰钡摹笆碑斒恰白蟆弊种`。莊忌《哀時命》中有“左袪(袖)掛于扶?!钡脑?,李白此句在造語上可能受了莊忌的啟發。不過,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,也不可能讓衣袖給樹高千丈的扶桑掛住。而大鵬又只應是左翅,而不是“左袂”。然而在李白的意識中,大鵬和自己有時原是不分的,正因為如此,才有這樣的奇句。
“后人得之傳此,仲尼亡兮誰為出涕?”前一句說后人得到大鵬半空夭折的消息,以此相傳。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。但如今孔子已經死了,誰也不會像他當年痛哭麒麟那樣為大鵬的夭折而流淚。這兩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對此將無限惋惜,一方面慨嘆當今之世沒有知音,含意和杜甫總結李白一生時說的,“千秋萬歲名,寂寞身后事”(《夢李白二首》)非常相近。
此詩發之于聲是李白的長歌當哭;形之于文,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銘。李白一生,既有遠大的理想,而又非常執著于理想,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。這首詩說明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,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。全詩兼寓自悼、自傷、自信之情,化融多個典故,形象鮮明,想象豐富,含不盡之意于言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