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地名由來及歷史沿革
江油市區劃代碼:510781000000。
江油地名由來:東漢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益州牧劉備在今江油鄰近的平武縣南壩設置“江油戌”,江油之名由此開始。據北宋《太平寰宇記》解釋,江油之名是“取江水以稱邑”,明代《蜀中名勝記》說“是以江水所由矣”。江油,是涪江源流(由)的意思?!短藉居钣洝肪?4龍州江油縣:“西魏廢帝二年(553年)置龍州及江油縣,?。ǜⅲ┙苑Q邑兼郡?!薄犊たh釋名》四川卷下:“后魏置江油郡,縣名同,以涪江一水縈回清澄如油也?!币陨隙f取義相近?!洞竺饕唤y名勝志·四川名勝志》卷10:“古江油郡及縣,今平武之江油鋪,是以江水所由也?!保ㄖ袊孛Z源詞典)
江油關
歷史沿革
漢高祖六年(前201年)前,分屬廣漢郡的涪縣和剛氐道。東漢明帝永平元年(58年)在今雁門區內設置德陽縣,隸廣漢郡,是為市境建縣之始。東漢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益州牧劉備在今江油鄰近的平武縣南壩設置“江油戌”,江油之名由此開始。據北宋《太平寰宇記》解釋,江油之名是“取江水以稱邑”,明代《蜀中名勝記》說“是以江水所由矣”。江油,是涪江源流(由)的意思。東晉孝武帝寧康,太元年間(373—396年),在今江油青蓮鎮僑置漢昌縣隸巴西郡,西魏廢帝年間(552—553年)改名昌隆縣,遷縣治于今彰明鎮,隸巴西郡。唐玄宗先天元年(712年),改稱昌明縣,隸綿州。五代后唐同光二年(924年),改稱彰明縣仍隸綿州。南宋寶佑六年(1258年),縣治隨龍州郡治遷今江油市大康鄉舊縣村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縣治遷今武都鎮陽亭上壩,隸龍州宣慰司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縣治遷武都鎮,隸屬劍州。清代改隸龍安府。1912年后隸西川道。1935年,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路過江油和彰明兩縣大部份地區,建立濟時、重華、彰明3個縣蘇維埃和中壩市蘇維埃政府,時約3個月,紅軍離開后,江油縣隸四川第十四行政督察區。1949年12月22日后,隸屬劍閣專區(1952年10月更名廣元專區),1951年5月,縣治遷中壩鎮。1953年改隸綿陽專區,1958年9月,江油、彰明兩縣合并,名江彰縣,次年4月更名江油縣,1968年隸綿陽地區,1985年綿陽地區撤銷,設置綿陽市,江油縣隸綿陽市。1988年6月30日,撤銷江油縣,設立江油市(縣級),由省直轄,綿陽市代管,市人民政府駐中壩鎮北大街。
名字的來歷傳說
一、位于川西北的江油,歷史悠久。追溯江油名字的來歷,相傳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關。
有一年,王母娘娘召開蟠桃會,宴請群仙,天上天下仙人云集,十分熱鬧。呂洞賓因多喝了瓊漿玉液,酒醉當眾調戲了牡丹仙子,被玉皇大帝貶下人間做善事贖罪。玉皇大帝要他每天賣一罐清油,不準白白送人,不準倒掉,否則決不輕饒。
呂洞賓來到凡間,便在西海邊的街上賣清油。為了早點賣完,好去飯館喝酒,別人給錢就賣。這時,有個十一二歲的小孩來買清油,小孩給了他五文錢,呂洞賓將半罐清油全部交給了小孩。
這小孩將半罐清油抱回了家。他母親看他用五文錢買回了五十文的清油,忙叫小孩把多余的清油去退給賣油的人。并教育孩子做人要踏實,再窮也不能占別人便宜。小孩在街上東找西找,終于在酒館里找到了喝酒的呂洞賓。呂洞賓正喝得高興,見小孩要把清油退給他,心想天下哪有這么老實、不貪便宜的人。就仍叫小孩將油拿回家。小孩不干,便將清油罐子朝呂洞賓懷里放。兩人互相推讓,小孩手一滑,清油罐就摔在了地上。忽然,從破罐中滴淌的清油噼里啪啦響個不停。呂洞賓猛然想起玉皇大帝的告誡,知道自己闖了禍,拉起小孩騰云而起。小孩兩娘母為人厚道、心地善良,被呂洞賓無意點化成仙,呂洞賓也被玉皇大帝召回了天上。原來,這是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打的賭。王母娘娘說天下人人都自私、貪婪,玉皇大帝不相信,設計叫呂洞賓考驗,如是就將天下人全部殺光。小孩兩娘母因這事就救了黎民百姓。清油在地上嘩嘩地流,如煮沸的開水,不久就淌成了一條江,人們便稱為“沸江”。后來不知怎么又喊成了涪江。涪江里面流淌著一層油,人們開始叫“油江”,最后為了順口,就改為“江油”。
二、據正史考:涪江源于雪寶頂——止于合川(與嘉陵江合川入重慶再匯入長江)秦漢時期,有蜀人朔江而上窮其源頭,尋至平武境內江面漸窄且水流湍急漸成山溪狀,即斷言“涪江由此”。遂于南壩段勒石以示“江由”。后人沿以“江油”二字設戌(東漢時謂之江油戌)再后來置縣,其縣署雖幾經遷徙,但江油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