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朝,有工匠將霧山石用于制作硯臺等工藝品,后來江油人民為了紀念唐代偉大詩人、翰林學士李白,便將霧山石硯命名為“學士硯”。因為材質與工藝獨特,學士硯具有質地堅韌、光澤晶潤、色彩絢麗、肌理致密等優點。
霧山石刻的取石尤為講究,所采用的原料石必須色澤純正,紋理自然,叩之聲音清脆悅耳。其石色黑如墨,質細如玉。一塊霧山石必須要經過采石、開型、出坯、繪樣、雕刻、鑲嵌、題詩、落款、收細、打磨、拋光、裝盒等十余道工藝流程才能成型。
在雕刻技法上,霧山石刻主要采用平、浮、圓、鏤、線等手法,通過表現人物山水、花鳥魚蟲等傳統主題,形成以硯臺、鎮紙、屏風、大型壁畫等為主體的系列產品,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、收藏和實用價值。目前,這項技藝僅存于江油市。
1979年,江油縣人民政府為了搶救瀕臨滅絕的傳統工藝,特將傳承人鄧文請入李白紀念館并招收學員,開展霧山石刻工藝制作和培訓帶徒,使霧山石刻工藝得以傳承延續和發展。李白紀念館鑲嵌的這幅“李白故里勝跡圖”是目前全國最大規模的一幅霧山石刻作品,為霧山石刻的代表作。
目前,霧山石刻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,傳承人為鄧國軍先生。2008年“5.12”大地震后,江油已將霧山石刻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